肥料見效越快越好嗎
種植戶在買肥料的時候習慣性的問,肥料多久可以看到效果?做為農資經銷商在選擇銷售的肥料時,也會格外關注肥料的速效性。
通過以上兩種行為不難發現,目前我們在選擇肥料的時候都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見效快的肥料才是好肥料。那么真實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今天就給大家講清楚。
見效快的肥料才是好肥料嗎?
作物在生長過程當中是長期需要營養的不斷供應的,而且每個生長周期的生理特性不同對營養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在使用肥料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的是肥料的營養全面性和科學配比,而不能只看肥料的速效性。
在這里也給大家提個醒,現在很多不法商家為了迎合我們見效快的心理,就在產品本身上加入一些激素或者是劣質的氮肥,如果我們只要效果快就很容易選擇到這樣的產品,其實對作物的營養需求根本不合理,并且很容易引起作物后期的早衰情況。
基本營養原料的肥效,供參考
氮肥見效最快,碳銨當天見效,氯化銨5天見效,尿素一周見效,持效期在15—30天左右;磷鉀肥一般情況下要10天慢慢見效,持效期在45—90天不等;生物有機肥見效最慢,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慢慢有效果(并且作物上表現并不明顯),其持效期可以長達半年以上。
如果是激素類添加物,見效非常快,但是其并沒有營養物質,對作物的增產并無效果。
建議大家在選擇肥料的時候也要總結:
如果你買的肥料在使用后1—2天就有明顯的效果,葉片莖稈生長速度明顯,葉片發黑發綠,連續使用兩三次后,會發現作物底部葉片發黃,莖稈細弱,果實開始畸形并發育不良,并且出現早衰情況,一般這種情況多半是選擇到激素肥。
生物菌肥近些年廣受種植戶的喜歡,但生物菌肥的見效速度就比較慢,由于施入到土壤當中后,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繁殖,并且在繁殖過程當中也會受到溫度、濕度、土壤環境的影響。生物菌肥不能直接給作物提供營養,但使用過生物菌肥以后,土壤條件變好,有機質增加,如土壤通透性改善,可以使作物根系生長發育良好,根深才能葉茂,葉茂才能高產,根系的吸肥能力明顯增強。化學肥料(復合肥,大量元素,中量元素肥等)一般利用率較低,一般在30—50%,磷肥的更難吸收,一般在30%,目前更提倡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一起使用,可以提高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產量。
總之,我們在選擇使用的肥料也好,經銷商在選擇銷售的肥料也好,我們的目的都是增加作物的產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質,不是只關注產品的見效速度。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應該重視作物的營養是否全面,能否滿足作物的生理需求和生長規律,同時怎么搭配有機肥和微生物肥來實現作物的高產和優質。
上一篇:什么是礦源黃腐酸鉀